由于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唐芳琼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受邀撰写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综述。近日,这篇题为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biocompatibility, and drug delivery的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的《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2012, 24, 1504–1534)。
自2001年首次报道采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以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以其灵活的合成方法、独特的介孔结构、较高的表面积、易于表面功能化、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方面特别是作为多功能药物输送载体装载各种化学药物、生物大分子、基因,以及作为多功能诊治平台复合磁性、荧光等性能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唐芳琼及其研究合作团队在介孔二氧化硅特别是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夹心二氧化硅的设计合成、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效应,以及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们用金壳包覆夹心二氧化硅实现多功能平台用于肿瘤的热化疗协同治疗;还将夹心二氧化硅作为微反应器发展了具有金属和半导体内核的夹心二氧化硅构建新型催化材料等,相关工作已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Biomaterials等著国际著名材料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被《自然》亚太区-亚洲材料(NPG Asia Materials)、美国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网(Nanowerk)等以专题形式进行报道评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该篇综述结合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积累,系统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十年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二氧化硅的设计合成,生物安全性研究包括尺寸、表面性质、形貌和结构对介孔二氧化硅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具有磁性、荧光、光热转换性质的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在肿瘤诊治一体化方面的应用。论文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进一步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唐芳琼团队和其合作伙伴正全力以赴的将其特色的夹心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开发成新一代纳米药物载体,力争早日实现临床应用,造福社会。
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863项目等的大力支持。